大华银行与艺理会推出计划助艺术工作者 扩大影响力
在科技革新,传播方式日益多元的大环境下,本地艺术工作者也在实践中一 步步探索艺术、商业与科技的关系。
国家艺术理事会星期二〔3月14日)携手大华银行举办开幕式,启动本地首个为艺术工作者设计的加速计划。
通过为期四周的计划,30多个团体和个人艺术工作者将接触商业思维和数码技能,并学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他们的受众面、以及在受众群体中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参与者也将与行业专家进行一系列深入的专题研讨会,涵盖的主题包括如何在偌大的市场中精准地找到独特的定位,如何有效地生产差异化内容和建立 品牌形象,如何准确地提取有价值的商业分析数据,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效率。
大华银行集团渠道部及数码策略董事总经理兼主管杨毓文致辞时说:“科技 改变许多传统商业模式,我们希望借助集团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积淀,将新模式新玩法与本地艺术工作者分享。”
在加速计划的第一场专题研讨会上,受邀嘉宾就艺术、商业于数码化的重叠与融合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观点碰撞。
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实践剧场艺术总监郭践红、国家美术馆创新及科技总监 林永裕、1982年第一届大华银行全国绘画比赛冠军吴珉权等。
郭践红提到在三年疫情的大背景下,实践剧场全体表演者不得不停止剧场演 出,还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。自嘲团队跌入谷底的她,真诚地讲述了实践剧 场突破困局,坚韧转型的心路历程。
郭践红说,剧场艺术的精髓在于获得观众的实时反馈,建立长期,双向且有 意义的连接。“我们尝试了脸书直播等大众传播平台,但最后还是选择在资金吃紧的劣势下,将线下戏剧表演的舞台空间,改建成适合直播拍摄的工作室。”
复常后,数码化的运营经验成了实践剧场的优势之一。“我们还是会不断地 与数码空间互动,艺术团体需要思考如何顺势而为。”
林永裕在谈及互联网变迁时说:“现在,互联网呈现更多去中心化的特性,每个个体创作的内容都汇成个人品牌。 与其让互联网巨头们拿走这些创造, 用户更应该将其视为自己的资产。”
加速计划的参与团体舞人舞团 (T.H.E Dance Company)舞蹈节执行郭懿萱说:“现在是参加计划的好时机,我们可以借此评估现有的操作系统,并学 习怎样制定有关新媒体的发展战略。”